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
游客保障
网站导航
目的地攻略 > 中国 > 山西 > 运城 > 运城旅游指南 > 运城娱乐综述 旅游攻略推荐
运城旅游Yuncheng
 | 

欢迎您访问运城!

想去0

去过0

运城娱乐综述

http://yuncheng.cncn.com  2008-12-03  运城旅游网

   运城的风情丰富多彩,民间社火 ,本区民间社火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流行较为普遍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社火种类有: 锣鼓、高跷、花鼓、龙灯、水故事 、背高、背冰、冰山 、转灯 、走兽、焰火 、河灯、血故事。


[娱乐推介]

锣鼓

    流行于全区城镇乡村,多用于喜庆、迎神、赛社、丧葬等。乐器配置以鼓、锣、钗、钹为主,辅以小钗、云锣、爆鼓(一种手持小鼓)等。敲打套数及演奏风格因地而异。绛州(即新绛县)锣鼓以鼓乐为主,代表曲目《秦王点兵》誉满华夏,并应邀赴香港、东南亚及北欧一些国家表演。运城市东郭乡、北相镇的锣鼓气势宏大,节奏紧促,代表曲目《关公战蚩尤》驰名省内外。河津市以汾北锣鼓为佳,一个表演队少则数十人,多则数百人,演奏员古代武士装束,指挥者手持两米左右长竿,竿头饰以绒球、彩绸,锣鼓声起,听似山洪出谷,响雷震耳,看如遣兵布阵,壮烈撕杀,代表曲目有《乱刮风》、《风搅雪》、《狮子滚绣球》等。此外,万荣县丁樊、埝底锣鼓队、闻喜县宋店锣鼓队、平陆县张店锣鼓队也都颇有名气。  

高跷

   俗称“踩拐子”,流行于全区城镇乡村。表演者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质器具(俗称拐子),化妆成各种神话、传说、传统戏曲人物或现代剧人物,在锣鼓伴奏下舞蹈行进。拐子高低不等,低者1-1.5米,高者2-3米。表演形式有单拐、双拐,亦有3人4拐的。表演特技有上高桌、劈八叉等。临猜县临晋镇西关表演的《赶驴》堪称一绝:妻骑驴挎篮,夫执鞭赶驴,不慎跌倒,妻抛彩练与夫,各伸一腿相对,妻用力拉,夫即迅起,二人相视一笑,复继续前行。运城、永济、万荣、垣曲等县(市)的高跷表演亦各有特色,颇受群众欢迎。
 
 
花鼓 

     流行于全区城乡,以万荣、闻喜两县的花鼓声誉较高。据传,花鼓起源于唐,兴盛于宋。表演时除一人打鼓外,另有一唱曲者,称为“伞头”,还有10多位女郎击云锣伴奏。击鼓者有三种姿势:低鼓,即腰系鼓;高鼓,即胸前鼓;多鼓,即系鼓于头部、胸部、肩部、腿部,多者可达7-8个鼓。击鼓时讲究舞姿优美,鼓点响亮。花鼓的套子很多,有“一点油”、“风搅雪”“干炒豆”、“狗嘶咬”、“紧三锤”、“慢三锤”等。走圆场时有“白菜卷心”、“龙摆尾”“踏四角”、“十“十字花”、“蝉脱皮”、“倒推磨”等路数。在击鼓的技术上有掏腰、掏腿、绕膝及种种高难度动作,如“狮子滚绣球”、“秦王背剑”、“凤凰双展翅”等。地域不同,花鼓风格亦有差异。在万荣县的花鼓中即有西南乡、东南乡、北乡之别,西南乡节奏紧促,动作跳跃;东南乡节奏缓慢,动作诙谐;北乡则稳健大方。已故的著名花鼓艺人有闻喜县的尹廷炎、万荣县的王天福、畅春生等。王天福之徒田金川深谙其师技艺之妙,曾多次赴省城、进北京表演,受到周恩来、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,并拍摄成电影、电视片向全国播放。